B村全席 | 厉害了!“B村创新”实现肝癌治疗重大突破
肝癌具有早诊困难、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征。中国肝癌患者85%以上是乙肝感染导致。由于早筛早诊不足,约85%的中国患者就诊时已丧失了手术时机,预后和对传统治疗的疗效明显差于全球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仅12.5%。据樊嘉介绍,我国目前获批的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以靶向治疗和系统化疗为主。但这些疗法的作用有限,通常在治疗后很难控制住病情,或者暂时得以控制但很快又复发、进展并存在耐药问题。
此次发布的研究成果由两项国家新药专项创制成果联合使用达成,分别为信达生物开发的创新药物PD-1抑制剂达伯舒和抗血管生成单抗达攸同,其作用机制在于激活免疫细胞和饿死肿瘤“双面夹击”。其中,达伯舒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特殊蛋白PD-L1与免疫细胞PD-1蛋白的结合,从而激活失去“辨别”能力的免疫细胞,使其重新活化识别并杀死癌细胞。而达攸同则通过切断肿瘤区域供血,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治疗效果。两者联合用药,不仅能协同抗肿瘤,且达攸同还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进一步增强达伯舒恢复机体抗癌免疫的能力,实现1+1>2的协同作用。
该研究共纳入近600例中国肝癌患者,数据显示,与传统标准靶向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案展现出积极效果。“达伯舒和达攸同联合用药,一方面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延长了他们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在临床中还出现了肿瘤降期,意味着他们有可能通过手术、介入等方式进行治疗,追回因晚发现耽误的治疗时间。”樊嘉说,具体结果将在即将召开的国际医学会议上予以公布。
达伯舒与达攸同联合治疗提供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和传统靶向治疗的对比数据,填补了中国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的数据空白,这对于改善中国肝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也给全世界乙肝相关的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业内人士表示,达伯舒和达攸同联合疗法的研究成果,意味着中国创新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已跻身全球创新链。目前,这两款药物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达伯舒的医保适应症是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达攸同的医保适应症是转移性直肠癌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今年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作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全面进展,新药创制项目达伯舒和达攸同的成果,反映出我国药物研发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要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也分别提出了到2022年、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作为一家研发驱动型的制药企业,信达生物通过在医药领域的创新实践积极响应贯彻“健康中国2030”战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本文来源:引力播